服务热线:0769-2316 7118 / 2245 5117
收音机故事

儿时情怀的老物件—收音机 作者:陈春松70年代生,早已经步于不惑。每每看到儿时情怀的老物件—收音机,触景生情,让人产生浓浓的怀旧情节。老时代的“三转一响”,手表、缝纫机、自行车,收音机。小时候,家里三样陪我长大的老东西:收音机、闹钟、口琴。借助网络的力量,让我再次唤起了一度近乎消失的记忆!家里的收音机,已经去世的父亲在我记事时买的。我家是一个近百户的原始独姓自然村落,最早除了前面屋大伯的家,...

  最初对收音机感兴趣,是缘于它的神秘。上世纪的一九五七年,随母亲由贫穷的农村来到青岛,住进一个大居民院。盛夏之时,各邻家门户洞开,有的家里桌子上放个木匣子,里面亮着小灯,能说能唱,感到既新鲜又纳闷,真怀疑是不是有个小人在里面说唱。情急之下一问才知道那玩意儿叫“电戏”。由于是小乡巴佬初到大都市,对那“电戏”里放出的声音还真是爱听,只是因为家里无钱去买,对那美妙的声音只能隔窗而闻了。六五年上中...

  好像那是1984年的时间吧,我当时在上小学,蒙胧中的一天早晨,家中的小广播唱起了每周一歌《十五的月亮》是那么的动人心弦,那么的缠绵,令人神往。把我和弟弟从睡梦中唤醒。  那时正值秋收。父亲在中学上班,家里主要劳动力就是妈妈了,家里的农活我和弟弟都要参与。我们小学放忙假一般都半个月,每周一歌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。每天天不亮,我和弟弟就急忙从被窝中爬起,一人记录歌词,一人在那注意收听。母亲劳...

 说起收音机,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孤独的爱好者,周围真的是很难找到几个爱好收音机的朋友。在当今各类数码外设蜂拥而至的今天,更是很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了,我上班带的袖珍型的收音机就经常被误认为MP3,由此可见一斑。耳边更是经常有朋友讲:“这家伙...

【作者:周 扬】  在我3岁的时候,那是1987年。爸爸买回了一台台式卡带机,上面还内置一个收音机,当时父亲每天晚上都用他收听新闻,音质很好,能收听很多电台,还有好多国外的,当时很小我听不懂广播里面说什么所以我就不用它。   大约5岁的时候,第一次自己用收音机听广播,那时侯大约是1989年。当时父亲在乡村工作,我放暑假去他单位了,父亲有台很好的收音机,当时不知道什么牌子,现在想想应该是德生的...

 2005年5月8日,贵州省民间收藏交流展览会在贵阳召开。会上引人注目的是都匀市普通市民段先生耗费近半个世纪精力,精心收藏了世界近1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收音机、留声机等,其不同品牌数量达210多台。成为贵州唯一、全国屈指可数的收藏此物件的...

朋友终于将我的小SONY收音机修理好了。现在,是我有生以来拥有收音机数量最多的时候。于是蓄谋已久的"全家福"终于在今天下午付诸拍摄了。光从收音机里拿出来的电池也列成了两排,全家福的阵容好像也颇为壮观。  和许多有爱好的人一样,收音机也是我的...

想当初,我还是孩提时代,那时一个疯狂的,精神生活和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,到处都是口号,到处都是标语!唯一的生活乐趣,那就是听院子里的哪个高音喇叭,早上5点半开始响了,听新闻,听革命歌曲,听从祖国的心脏—北京传来的最高指示……不是打倒这个就是揪...

也许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催生了这个感伤的时代,德劲和德生都深陷其中,既然不被允许参与更大机型(比如飞机)的生产,所以他们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独自哀伤。这就是21世纪初后信息时代的岁月。  历史的云雾散去,曾经的风云人物也都随之远去了,而唯有一人...

   我爱好BCL,就是爱好收音机,爱好收听广播。不管国内国外的广播我都喜欢听。收听的内容也很广泛,新闻、音乐、歌曲等等。 记得很小的时候听广播,很喜欢听‘配乐诗朗诵’的节目,那些背景音乐很好听,然后配上一首好诗,把人带入那种意境。 喜欢听...

  现在还听广播?没吃错药吧?还有谁练这过时的破铜烂铁?没吃错药,不好意思,我还在玩这古董,也可能我本身就是古董,这都是没上网时落下的毛病。尽管现在常在网上转游,有时候也发一通牢骚怪话,放一通熏不倒人的臭屁,但我还是一个铁杆的广播发烧友。我...

 第一阶段:启蒙篇  我出生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小山村,70年代出生的我,少年时代的生活比较单调,没有积木,没有彩色铅笔,只有弹弓,手枪(用石板做的枪装模型),做的游戏不是打鸟就是模仿解放军“冲锋陷阵”,家里也除了那“15瓦的灯泡”,也没有其他...

在物质充裕、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的今天,收音机对于市民来说早已是一种几近唾手可得的普通消费品。然而,你有没有想到,收音机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却是老百姓的理想消费品,买一台收音机几乎成为老百姓们最昂贵的消费行为。在物质贫乏的当日...

 同样的物件,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眼里,会有不同的性格和意义。同样是收音机,上期我们提及的是收集古董收音机的一族,然而我们发现年轻一代承接而来,所以这期把年轻人玩收音机的不同花样、种类一一道来——  物趣新发现  收音机之击鼓传花  没有想过...

  一九七四年春,曹锦馨大师刚刚恢复工作,被分到上无三厂技术科总装车间搞技术指导。之前,他是714厂的军代表兼厂长,负责56式军机的生产和检验,因思想右倾被关了多年。大师是忧国忧民之人,在厂里人缘很好。他一到总装车间,立即进行调查研究。当时...

 一九七一年四月,毛主席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,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开始解冻。为了在尼克松访华期间,展示我国电子工业的水平,部里给几个骨干无线电厂下达了研制高级收音机的任务。当时我国的消费电子只有收音机工业最有实力,牡丹2241,海鸥101,熊...

      图:萧亚轩为“音乐之声”频率演唱台歌□本报驻京记者南香红  当年,比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更重要的,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《全国新闻联播》。重要新闻都是“今晚播出,明天见报”。  广播鼎盛时期的美国也是如此。新闻首先是广播,第二天见报...

  最初对收音机感兴趣,是缘于它的神秘。上世纪的一九五七年,随母亲由贫穷的农村来到青岛,住进一个大居民院。盛夏之时,各邻家门户洞开,有的家里桌子上放个木匣子,里面亮着小灯,能说能唱,感到既新鲜又纳闷,真怀疑是不是有个小人在里面说唱。情急之下...

我最早是在1964年接触无线电的。  那年晚秋的农忙假期后,因为在一个农场做临时工,领了工资后扣下了六元钱。我对妈妈说,我要买个电烙铁。因为我实际上已经把钱拿在手了,妈妈也只好同意了。于是我就化了五元六毛钱买了个外热式烙铁,记得好象是三角牌...

上一頁 1 2 3
...
下一頁